经南京市委宣传部统计,南京市现有1921-1949年期间的红色印迹165处。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遗址构成了一幅闪耀的红色地图。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期,机车车辆学院结合党史学习,积极开展“南京红色印迹”寻访活动。组织师生打卡南京红色地图,在慎终追远中缅怀先烈、先贤、先辈,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红色文化。
4月14日,城轨车辆2006班团支部来到位于南京鼓楼的东北角的“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”寻访。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我党我军在国民党政府首都(现南京)设立的第一个公开办事机构。办事处既是八路军派驻南京的办事机构,又是中共中央驻京办事机构。从1937年8月中旬开始设立,至同年11月中旬因时局紧张撤离南京,虽然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,但却担负了繁重的任务,做了大量工作。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营救了被关押在江、浙两省的一千多名政治犯,并负责他们的接待工作,使大批失去组织联系的同志重新回到队伍中来;恢复和建立了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的共产党组织;还为陕甘宁边区和八路军采办了大量的军需、民用物资。在寻访中,同学们一边追忆周恩来、朱德、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足迹,一边感慨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,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,就是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。
4月18日,铁道机车2002班团支部前往颐和路社区将军馆进行打卡。颐和路社区将军馆是全国唯一的社区将军馆。馆内收藏展示了解放后居住在颐和路社区的向守志、傅奎清、朱文泉等30位老将军的生平史料。在革命烽火中,这些老将军都出生入死、身经百战,每人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;在和平年代,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,鞠躬尽瘁,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、正规化、革命化建设,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立下了汗马功劳;离休后,本应颐养天年,但他们关心社区建设,关心青少年成长,关心社区内的困难居民,在社区留下了一串串足迹。同学们一边认真聆听讲解,一边参观老将军们的戎装照片和曾用过的物品,仿佛亲眼目睹了他们浴血奋战、辛勤工作、无私奉献的一幕幕场景,深深地被老将军们的崇高精神所感动。
红色印迹寻访活动的开展,进一步激发了我院学生党史学习的热情,增强了学习的成效。后期我院还计划将寻访过程制作成小视频,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南京的红色印迹,学习身边的党史故事,做奋进中的新时代青年。
(文、图:高珊)